我的简介

Melaka, Melaka, Malaysia
甲华堂青(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青年团) MELAKA CHINESE ASSEMBLY HALL YOUTH SECTION No.3-27 & 3-29, Jalan PM10, Plaza Mahkota, Bandar Hilir, 75000 Melaka, Malaysia. Tel : 06-283 3743 , Fax : 06-282 2743 Email: 3399online@gmail.com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三山九九导览组向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导览三宝山

(马六甲宝山讯27-04-2011 5pm)
今天下午三山九九导览组陪同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约40人成员集合于培三篮球场,准备登上三宝山展开一趟本土文化之旅。
三山九九导览员们于4:30pm就陆续集合,随后就看到教师们陆续乘坐不同的车辆到达现场。
这次的活动集合了南马各处的教师来参与,由于教师们昨天都已经听过三山九九导览组谢振伟先生与赖碧清女士的讲座,大家都抱住万分期待的心情来面对这次的登山导览。

谢振伟向成员们介绍海芒果。


谢振伟组成员们合照于三宝山大型墓之一甲必丹陈承阳寿域前。


出德成向成员们介绍明代古墓与铁锈石。


鉴于人数的关系,导览员们建议分成两组来进行导览活动,由谢振伟与出德成各领一组约20人出发。

约6:30pm时,天色渐暗,大伙陆续从山上下来山脚集合,过后去参观宝山亭与忠贞足式抗日纪念碑。
最后三山九九导览组同仁联同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成员们进行大合照来结束这次的文化之旅。

导览组同仁联同成员们在忠贞足式抗日纪念碑前进行大合照。

三山九九筹委会联同赖碧清女士向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宣导《三山九九 重阳登高导览》及《认识三宝山》


(马六甲讯26-04-2011 ,9pm )
承蒙刘荣禧督学的大力支持跟邀请,三山九九筹委会导览组同仁联同赖碧清女士在Queenspark Hotel向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的成员们主讲《三山九九 重阳登高导览》,《认识三宝山》讲座。

赖碧清女士讲解《认识三宝山》。


对于三山九九筹委会导览组同仁谢振伟的有趣讲解,成员们都听到津津有味。

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代表(林毓聪先生)及三山九九筹委会(由三山九九筹委会主席-张民生及三山九九大会主席-柯新庆代表)互赠纪念品。

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组代表(林毓聪先生)赠纪念品于赖碧清女士。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重陽節的典故與傳說:重陽節“菊花仙子”的傳說


很早以前,有一個善良的農夫叫阿牛。阿牛家裏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為治好母親的病,阿牛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藥。也不知吃了多少藥,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裏,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蕩,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乾糧,去天花蕩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蕩,人稱天荒蕩。他在那裏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蕩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瞭。姑娘又繼續在夢仲介紹種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裏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

  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這古老的傳說還流傳這今教育我們下代,讓他們記住這個節日,也是我們所說的九九重陽節。

來源:農博網

重陽節的典故與傳說:《搜神記》與重陽節的起源

干寶《搜神記》中記載:

淮南全椒縣有一丁氏,嫁給同縣姓謝家,由於謝家是大富戶,她婆婆卻兇惡殘暴,虐待丁氏,強迫她幹繁重的家務,經常遭到痛罵和毒打。丁氏最終忍受不住,在重陽節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說:"做人家媳婦每天辛苦勞動不得休息,重陽節請婆家不要讓她們再操勞。"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陽日,都讓婦女休息,叫做“休息日”。這位姓丁氏的婦人立祠祭祀,稱為“丁姑祠”。以後,每逢重陽節,父母們要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將重陽節稱為“ 女兒節”。

重陽節的典故與傳說:滕王閣重陽盛會

“滕王閣重陽盛會”說的是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洪州滕王閣重修落成,洪州閻都督在此大宴賓客,當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正在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內)探視父親的途中,趕上了這場盛會並忝列末席。席間閻都督提議大家為高會和滕王閣題辭,以助酒興。當地文人墨客知道閻都督的用意是擬由女婿吳子章撰寫閣序,想誇耀他的才氣,因此紛紛推託。結果不知內情的王勃欣然受命,這使得閻都督非常不高興並怒起更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閻都督按耐不住、脫口而出:“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起身把王勃迎為貴賓,王勃也因《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既成就了自己的功名,也成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佳話。

重陽節的典故與傳說:孟嘉落帽與白衣送酒

重陽節是秋菊綻放、清新宜人的節日,詩、酒、菊歷來是重陽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重陽的傳說故事很多,著名的如盂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等。




孟嘉落帽

盂嘉是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溫的幕下當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溫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出席節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齊,杯盞相酬,興致很高。突然,一陣風刮過,把盂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竟然沒有察覺帽子已不在頭上。但主人桓溫已經看見了,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溫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盂嘉。沒料到孟嘉雖已酒醉,但神志不亂,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筆來,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滿座的人讀了他的文章,都嘆息稱好,一時傳為美談。


白衣送酒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裏,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來源: 國際線上

重陽節的典故與傳說:費長房助桓景鬥瘟魔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民間故事繼承了《續齊諧記》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間藝人想像創造的情節,又產生了很多重陽節傳說的異文。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裏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佈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

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隻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後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於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髮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夥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裏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鬥了幾個回合,瘟魔鬥他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

桓景故事的另一種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齣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恒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來源:中國網

17-04-2011 9.30am 三山九九筹委会同仁与Ai FM电台主持,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先生会面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2011年培风中学户外教学项目之一:导览三宝山

(马六甲三宝山讯14-04-2011,星期四)今早8时正,马六甲培风中学的商一情及商一义班联同教师,大约80多人集合与三宝山山脚下培三小学的篮球场,参加由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先生及数位马六甲华堂青三山九九三宝山导览员(张民生,谢振伟,杨博钧,陈明岳)带队,为同学们做更深入的讲解及介绍三宝山。

此活动目的:

1)深入了解三宝山,三宝庙(宝山亭),三宝井的历史价值
2)让学生通过搜索历史山丘,探访三宝庙(宝山亭)和三宝井并增进学生对其历史的认识,然后探索历史山丘对后现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山九九筹委会主席张民生讲解山顶永春公塚特色。



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先生跟同学们分享甲必丹陈承阳墓碑的特色。


张永庆校长分享户外教学活动缘由。



与同学们分享宝山亭的点点滴滴。


参观忠贞足式抗日纪念碑后,来个活动合照。


想了解更多照片可以游览Facebook,请搜寻:三山九九 重阳登高 (2011年正式官方网络)